近年來,船山區始終將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巴蜀文化、荷蓮文化、養心文化主題資源,大力推動文旅業態融合發展,打造出“船山樣板”,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四川省旅游強區等榮譽稱號。目前,船山區正以爭創“天府旅游名縣”為契機,繼續推進項目招引、景區建設、營銷推介各項工作,推進縣域文化旅游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一、資源豐富,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有底氣。
“千年古剎”靈泉寺,“皇家禪林”廣德寺,“川中第一重鎮”龍鳳古鎮,中國唯一專題宋瓷博物館……千年積累孕育船山區燦爛文化,素有“東川巨邑”“川中重鎮”之美譽。目前境內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保單位5個,省級非遺7個,依托船山桃子龍、觀音繡等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打造觀音故里文化游、觀音湖休閑游、古鎮溯源游、生態濕地游、農家美食品鑒游、農耕文化體驗游等6條精品游線。
船山區地處成渝發展主軸的區域中心,1.5小時經濟圈覆蓋成都、重慶在內的37座大中城市。依托境內良好的自然生態資源,先后成功打造觀音故里旅游區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和國家3A級旅游景區1個,特色景區15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實現了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洲的城市建設格局。豐富多樣的文化旅游資源,使船山在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時更有底氣。

二、業態融合,推進文旅深度發展。
十里荷畫多彩鄉村、世界荷花博覽園、龍鳳文創園、城市購物游……走進船山,處處有驚喜。“旅游+農業”,建成全國重點鄉村旅游示范區——十里荷畫鄉村旅游景區,打造了羅家橋、西寧溝民宿示范區。“旅游+工業”,利用龍鳳電廠舊址,打造集會展、餐飲、溫泉、民宿于一體的龍鳳文創園,變廢為寶。
“旅游+體育”,先后成功舉辦國際馬拉松、國際徒步大賽、中華龍舟賽等國際國內文化、體育類節會賽事80余場次。“旅游+夜經濟”,投資4400萬元打造“董家巷夜間經濟區”,成為遂寧最火網紅打卡點;投資3.8億元,實施城市光影提升工程,打造夜間經濟區。船山區始終堅持大旅游、大市場、大業態工作理念,科學構建旅游供給體系,促進旅游全業態融合發展。
隨著世界荷花博覽園、九蓮洲生態濕地公園、觀音湖濕地公園等具有地域景觀文化的旅游建設項目順利推進,船山在城市建設全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一體、文城融合”的格局。
交通是旅游發展的支柱,為此,船山區累計投入75.28億元用于交通道路建設,截至目前,建成26.3公里旅游風景道、15.8公里休閑步道、8.6公里城市綠道,通往4A級景區道路全面達到二級公路標準,快進慢出的旅游交通網絡已初步形成。

三、提升服務,讓游客滿意來盡興歸。
船山區始終堅持“為居者服務,為旅游服務”理念,以“廁所革命”為抓手,全力滿足游客需求,累計投入資金8400余萬元,建成城市公共廁所147個、旅游廁所49座,其中A級旅游廁所34座。船山區還建設智慧旅游系統,對全區智慧服務進行全面整改提升,游客只需打開“智游船山”手機APP,便可便捷查詢到船山區境內的所有景區資源、文化故事、交通住宿、購物餐飲等信息。同時,建立健全旅游綜合監管機制,讓城市旅游公共服務得到長足進步。

近年來,船山區主動融入全省、全市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結合成都平原旅游區產業布局,將發展現代文旅作為全區主導產業予以重點培育,抓好空間布局、業態融合、產品供給、公共服務四個重點,扎實推進縣域文化旅游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從2017年開始設立旅發資金1000萬元,逐年遞增,2019年起達到了每年5000萬元。
據了解,船山區還將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目前計劃投資超180億元的綠地1958文創產業園、愛琴海、煙火里等8個項目正加快建設。投資130億元的圣平島國際旅游度假區和投資330億元的吉祥康養城實現簽約落地,預計年內開工。同時策劃包裝觀音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樊噲山旅游度假區等文旅項目8個,計劃投資400億元,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來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