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規劃是旅游規劃和鄉村產業規劃的結合。從資源角度看,依托村莊、田園、田園等環境,通過對農村本地資源特別是農村產業的科學分析和比較,農村形成了特色產業發展方向。那么,鄉村旅游規劃的發展方向有哪些?五個方面值得關注!

1.鄉村意境。
鄉村旅游規劃應保留自然和諧的鄉村意境,展現鄉村聚落和草地分散居住系統布局和農業農田、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觀系統布局,展現河流、湖泊、濕地等村落典型景觀要素。鄉村旅游規劃應保持鄉村生態的多樣性,實現自然循環的穩定性,實現鄉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鄉村意境規劃以自然意趣、詩意田園、草原田園、藍灣為靈魂,挖掘鄉村文化所承載的天人合一、政治秩序、自然規律的理念,將“天人合一”的理念物化到鄉村旅游規劃中。
2.人居環境。
農村人居環境是整個農村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的綜合體現,是農村社區成長和可持續能力的綜合標志。以農村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合理的鄉村旅游規劃,確保鄉村人居環境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人居環境空間布局的高效性和合理性,人居環境功能設施建設的便捷性和全面性,從而營造和諧、自然、優美的鄉村整體人文景觀生態系統。
3.旅游體驗。
鄉村旅游的目標人群是城市居民。鄉村旅游規劃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最舒適的鄉村體驗旅游模式。通過整合鄉村旅游資源,讓游客真正體驗鄉村生活和生產,感受鄉村生活。可以為城鄉居民提供多種形式的體育旅游產品和戶外休閑產品,如山地騎行、騎馬、攀巖、滑雪、滑草、上游、露營等。體育旅游和戶外休閑在中國方興未艾。與城市和鄉村相比,他們在開發這類旅游產品時具有土地成本和生態環境的優勢。
4.基礎設施。
支持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直接關系到鄉村旅游的成敗。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思路,在文明生態村建設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各種功能的旅游村。實現“四化”:旅游村內外基礎設施城鎮化,道路、水電、污水垃圾處理、清潔能源、公廁、景區等標志完善;配套設施現代化,開通農村寬帶網、有線電視、衛生服務站等;生態鄉村景觀、原生態植被保護、按景觀標準改造農房等。交通便利,開通大中城市至鄉村旅游景點的公交線路。
5.科教旅游。
將鄉村旅游與科技教育相結合,積極發展鄉村科教旅游。除了成熟的農業科技旅游、紅色旅游,還可以在農村開發科教旅游產品,如觀星旅游、生態知識科普旅游、食品科技研學旅游、鄉土藝術研學旅游等。這些科教旅游產品的目標人群可以是兒童,也可以是成人。
結語:
鄉村旅游在脫貧攻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重心轉向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思路應隨著發展環境的變化而創新,以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的大局。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文字/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以便及時處理。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